
本报记者 黄洪涛深圳配资公司
“我经常来‘产改指导站’参加活动,参与小课堂的微抢答还拿到了奖品。”江苏无锡伟达五金有限公司职工张敏说。惠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对“产改指导站”竖起大拇指:“站里直接把免费的人工智能课送到企业,在员工中掀起不小的效率‘革命’。”
近期,无锡市惠山区总工会主办的全区企业工会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轮训班正在该区职工服务中心如火如荼开展。培训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重点学习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相关政策,实践课则组织学员走进惠山区钱桥街道、惠山科创中心产业园、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等精心打造的“产改指导站”以及全区20多家“产改”示范企业沉浸式参观学习。
无锡惠山区中小微企业面广量大,如何动员这些中小微企业参与“产改”?惠山区总提出“全域产改”的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手段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2024年10月10日,无锡市首个“全域产改指导站”在钱桥街道舜柯社区挂牌运行,面向职工推出涵盖青年婚恋、子女托育、岗位培训等内容的保障项目;面向企业推出包含个性化实施、过程性诊断、经验性提炼等内容的促进项目,得到了中小微企业的一致好评。
两个月后,在无锡市总工会、惠山区总工会指导下,钱桥街道总工会出台了《钱桥街道“产改指导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街道依托15个社区建起了15个“产改”网格,网格内因地制宜建成了“产改指导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印发《钱桥街道“全域产改”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复制推广舜柯社区网格“产改”做法和经验,要求在3年内实现街道行政区内企业100%全域“产改”覆盖。
目前,钱桥街道的15个“产改指导站”已经实现对全街道1077家中小微企业“产改”覆盖。今年1月到10月,惠山区各“产改指导站”累计开展“产改”培训、技能提升、思想引领等线下线上特色活动近100场,服务小微企业职工5000余人次,有力提高了中小微企业参与“产改”的积极性。在“产改”带动下,惠山区累计建设了45家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每年提出“五小”成果和合理化建议5000余条,2024年全区新增有效发明专利授权1491件。
基于惠山区总的探索实践,无锡市总将这一经验推广,在全市推行“全域产改”。截至目前,无锡全市各级“产改”试点单位总数达1898家,实现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结构企业(单位)的试点全覆盖,形成了整域协同、多点联动、各具特色的“产改”试点矩阵。
任意走进一家无锡企业,就可以看到“产改”元素。
在雅迪科技集团无锡基地的智能化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车间出口展板上,张贴着雅迪“生产管理部岗位技能等级评定机制”“员工岗位技能等级公示”“生产管理部星级员工评定管理办法”等公示。
雅迪科技集团工会主席沈瑜告诉记者,公司提倡“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设立技能竞赛、创新成果专项奖励基金,近3年,公司81名员工因小发明、小创造获奖26万元。对于技能竞赛中涌现出的技术能手,公司启动重点培养计划,推动他们从“技能高手”走向“行业专家”。
收入涨,人心稳,企业活。无锡锡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汽车轻量化领域铝合金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无锡本土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今年,锡南科技在泰国新设子公司,预计年底正式投产,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这种高效,离不开企业的开放激励和勇于创新。
陈名是锡南科技工程部的一名自动化工程师。他从流水线上的调试技术员干起,2023年通过了公司组织的自动化关节机器人操作编程培训,当年7月参加无锡高新区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项目获奖,公司按照创新激励机制将他调岗为自动化工程师,年收入也增加了60%。
“‘产改’给我带来了看得见的好处。”陈名感慨说。
记者从无锡市总了解到,自2019年以来,全市发展产业工人党员11663人,全市高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从36.2万人增长至59.65万人,每年有近1万名产业工人通过竞赛获得技能等级,全市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企业达38744家,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5%以上。
当前深圳配资公司,无锡正在实施企业“产改”质效倍增计划,开展深化企业“产改”5年行动,建立市、县区、街镇三级“产改”企业库,逐步推动全市25人以上独立建会企业实现“产改”工作全覆盖。
满盈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